世界微头条丨东莞首富巨亏之谜

2023-06-13 12:32:03来源:腾讯网

东莞首富巨亏之谜

曾被寄予厚望的服装业翘楚,3年亏损70亿,如今已濒临退市。

近日,搜于特发公告称公司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《事先告知书》,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存在将被终止上市的风险。


【资料图】

或许大众对搜于特这家公司比较陌生。

但在早年间,搜于特曾以“潮流前线”的品牌横扫三四线城市,在销量以及营收方面更是力压美特斯邦威,以纯等国货品牌,跻身全国休闲服装品牌第二。

凭此创始人马鸿一跃成为了东莞首富。

2018年,巅峰期的搜于特营收曾突破185亿元。然而,仅仅四年时间,搜于特营收就遭受“脚斩”,营收已不足20亿。

近三年更是亏损了70亿,超过了上市13年利润的总和。

被寄予厚望的服装巨头,又是如何没落深陷危局。

01

搜于特创始人马鸿是一位极其低调,闷声发财的富商。

1967年,马鸿出生在潮汕地区服装聚散地之一的普宁。

马鸿曾用名马少鸿,在家中排行老二,哥哥马少文和妹妹马少琪。

兄妹三人毕业后,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做服装行业。

创业前,马鸿曾在普宁当地先后做过服装和布料批发零售等工作,期间也曾与朋友合伙开过制衣厂。

几经周折,马鸿兄妹三人最终选择了合伙成立“东莞市搜于特服饰有限公司”。

成立之初的搜于特,也没与以纯、美特斯邦威等品牌选择在一二线城市正面交锋,而是选择了下沉三四线城市。

同样搜于特也没有延续传统服装品牌“先建工厂,再建市场”的主流路径。

而是选择轻装上阵,将所需财力押注在渠道和服装设计。

不可否认的是,马鸿第一次押宝“赌”对了。

马鸿一手打造的“潮流前线”品牌以价格低廉、少量多款等优势很快地站稳了脚跟。

千禧年前后,《蓝色生死恋》《浪漫满屋》等韩剧热播,韩风席卷全国。

马鸿再次押注韩流,不仅将门店logo搭配韩文,不惜花重金搞定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宋慧乔为其代言,将旗下品牌“潮流前线”打造成一个“韩流品牌”。

事后证明,马鸿两次押注,全部押中了。

“潮流前线”在韩流的加持下在下沉市场名声大噪。马鸿也为自己品牌喊出“时尚下乡”的口号壮大声势。

与此同时,“潮流前线”以直营与加盟的模式在全国迅速扩张。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在全国开了1000家门店,其中90%均为加盟店。

02

赶上服装市场红利期的搜于特,年营业额很快的突破了4亿大关。

在商业上做得风生水起的马鸿,又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。

2010年,被称为“中国版优衣库”的搜于特如愿登陆A股,成为了东莞第一家上市服装企业。

从一家小门店做到上市公司,马鸿的商业能力可见一斑。对此,有业内人士表示:搜于特的上市路径走得颇为“巧妙”。

马鸿的身家也是水涨船高一夜飙到47亿,成了东莞首富。

创始人马鸿一直给外界留下非常低调的印象,鲜少接受采访。但其做事却很高调。

搜于特上市不久,马鸿为了扩大在服装业的商业版图,开始运作资本,投资或收购了多家服装品牌。

曾先后以5700万元收购“ELLE”,以7251万元收购“纤麦”“熙世界”“云思木想”等3个女装电商品牌。

此外,又斥资3.24亿投资淘品牌“茵曼”,还投资了跨境电商“拉拉米”。

然而,正当搜于特在资本的道路一骑绝尘之时,危机却悄悄降临。

随着韩流逐渐消退、互联网的崛起,线下服装行业寒冬,服装品牌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。

搜于特也不例外,营收和净利遭受腰斩。

尽管如此,马鸿也并未表现出太过焦虑。

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,搜于特也曾尝试探索打造网购品牌,但始终没有激起太大浪花,表现平平。

为了扭转颓势,马鸿剑走偏锋,开始向供应链业务转型。

转战幕后的搜于特成为了品牌和原材料商的纽带,做起了中间商。一口气开设12家供应链管理公司。

转型不久,搜于特就尝到了甜头。

2018年,在经过一系列的运作下,搜于特迎来高光时刻,营收突破了185亿元,净利润3.69亿元,力压美特斯邦威、森马等一众品牌。

此后,搜于特的业务全部放在供应链,慢慢放弃了自主品牌设计。

甚至放弃了“潮流前线”最初的根基,直接砍掉货品设计与生产,全部改成了外包模式。

曾经火遍全国的国货品牌,也随之走向没落,彻底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之中。

03

商业每次抉择就像是一场赌局,押对了或许能赚到盆满钵满,押错了或将公司拖陷泥潭。

转型后的搜于特表面上高光鲜丽,实际上则是暗流涌动。

在搜于特迎来高光的同时,其营收增长便开始放缓。

由于原材料大跌加上疫情的缘故。

搜于特毛利出现明显的下滑,已从2015年,销售毛利率的9.17%下降至2022年毛利率的-9.01%。

主营业务折戟,高库存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财报显示,由于库存积压大,资金回笼慢,2020年11-12月对库存存货进行降价促销,导致亏损7.5亿元。

亏损一直延续2022年,仅仅三年的时间,搜于特就亏了70多个亿,超过了上市13年利润的总和。

连年亏损,也让搜于特面临资金危机。截至2021年6月,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合计8.85亿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公司危机发生之前,创始人马鸿以及大股东早已规划了退路,早早套现肥了腰包。
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曾报道称,在2018年11月-2019年6月,搜于特频繁从外部引入新投资者,通过近七个月内的四次股权转让,马鸿及其一致行动人兴原投资共套现约19亿元。

在2020年,口罩短缺的疫情初期,搜于特不断向外界释放口罩项目的生产筹备、出口认证等积极推进信息,成为热门的口罩概念股。

据《财经》报道,公告发布近1个月后,公司相关产品仍未投产。在医疗概念股被热炒之下,搜于特创造了十个交易日八度涨停的情形,被股民戏称为“口罩妖股”。同时,在公司股价上涨后,实控人亲属、公司股东则开始减持。

据统计,马鸿及其妹妹马少贤以及其他大股东当时减持套现金额超过了3亿元。

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质疑,公司是借机蹭热点,大股东及高管则借机在高位减持。

事实上,马鸿通过“变脸”掏空公司的行为早已持续多年。

搜于特2010年上市,然而,从2011年开始,马鸿即开始质押股权。

自2014年以来,马鸿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权质押比例便一直居高不下。

统计显示,截至 2020年12月31日,搜于特的股权质押达到300笔。

2018年搜于特业绩开始下滑之后,马鸿及其一致行动人的股权质押比例占其所持股份也突破了50%达到了惊人的76.76%。

同时,搜于特2020年的三次大“变脸”,更让创始人马鸿以及大股东提前套现肥了腰包。

2020年10月,搜于特披露的《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全文》对2020年度经营业绩进行了第一次业绩预告,预测2020年年度利润额为亏损正负0.5亿元,同比下降75.91%~124.09%。

然而,三个月之后,也就是到2021年1月30日,公司对之前发布的业绩预告进行了修正,将2020年年度亏损金额修改为亏损7.8亿元~9.8亿元。

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此次更正后不到3个月,公司又于2021年4月15日再次公布了业绩预告更正公告,本次业绩预告将对净利润损失数额进行扩大,在更正后,损失数额为146444.81万元。

对此,深交所火速向搜于特发布问询函,要求公司说明业绩预告大“变脸”的具体情况。

更让人瞠目的是,经历了前两次业绩预告修正之后,在2021年4月29日,搜于特正式发布了公司2020年度业绩报告,搜于特2020年度最终亏损金额为177099.83万元,较上年约下降930.78%。

三次“变脸”,搜于特亏损从0.5亿暴增至接近18亿。

有分析认为,这种通过业绩预告向下大幅修正,大股东就可以在业绩预告“变脸”前制定精准减持计划来对中小股东利益实施侵害。因公司突然业绩预告“变脸”带来的股价波动损失也最终转嫁到了中小股东身上。

同时,通观搜于特的整个发展历程,在马鸿大量质押股权以前,公司发展良好,而当控股股东实行无序大规模股权质押以后,经营业绩便不断恶化,经营发展频繁出现问题。

有分析指出,控股股东在股权质押后,更有动机做出利己行为转移公司资产实施掏空行为,使公司价值下跌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公司问答 | 豪江智能:公司暂无脑机接口相关业务_简讯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