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新动态:约2万年前坠饰复原古人类DNA 国际创新研发非破坏性提取方法
【资料图】
中新网北京5月4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国际著名学术期刊《自然》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论文称,研究人员从南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一个约2万年历史的鹿牙坠饰中复原的古代人类DNA,表明它可能曾为一名有亚欧大陆北部祖先的女性所佩戴。这项研究发现来自一种创新的非破坏性DNA提取方法,为鉴别持有物品的古代个体的身份提供直接的遗传证据。
该论文介绍,石制、骨质和用牙齿制作的人工物品,为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行为和文化带来了见解。用动物骨头或牙齿制作的物品特别有希望,因为它们是多孔材质,会让含有DNA的体液(如汗液、血液或唾液)渗入,可用于推断制作者或使用者的信息。不过,从古代骨质材料中提取DNA可能造成破坏,或造成标本性质改变,或者浸泡在提取缓冲液中时标本有侵蚀风险,因而一直很难将此类物品与特定人类个体联系在一起。
论文共同通讯作者、德国马克斯·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埃琳娜·埃塞尔(Elena Essel)、马蒂亚斯·迈耶(Matthias Meyer)和荷兰莱顿大学玛丽·索雷西(Marie Soressi)与合作者最新开发出一种非破坏性的DNA提取方法,将物品浸泡在磷酸钠缓冲液中,逐渐升高温度。藏在古代骨骼和牙齿人造物品中的DNA会释放到溶液中,从而可进一步测序和分析。
在本次研究中,论文作者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一个丹尼索瓦洞(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)发现的鹿牙坠饰,成功恢复了一头麋鹿(鹿属物种)和一个古人类的DNA。DNA分析使他们可以进行研究分析,该坠饰的时代约在1.9万-2.5万年前,避免了破坏样本进行放射性碳测年。通过进一步分析人类的DNA表明,该样本个体(可能是坠饰的制作者或佩戴者)是一名女性,拥有与一组古代亚欧大陆北部人群很近的遗传亲缘关系,这些人群与之生活在约同一时期,但之前只在西伯利亚更为东部的地区发现过。
论文作者总结说,这项研究工作展现了古代人工制品的潜力,可作为一种此前未开发的古人类DNA资源,直接关联起遗传和文化信息。他们还提出,考古学家在发掘期间和之后应采用接触最小化的方案,以免表面DNA污染会阻碍此类研究分析。
相关新闻
- 环球新动态:约2万年前坠饰复原古人类DNA 国际创新研发非破坏性提取方法
- 五一假期盘点∣多项指标实现三位数增长!阿坝松潘“五一”旅游市场“火热” 天天时快讯
- 市场监管总局:以监管手段防止医疗美容行业出现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现象 世界动态
- 打坐的好处和坏处
- 百胜中国公布截至2023 年 3 月 31 日的 2023财年第一季度未经审核的财务业绩
- 环球消息!广博股份(002103)5月4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04.72万元
- 当日快讯:北向资金尾盘加速吸筹,全天大幅净买入76.14亿元
- 天津滨海:我的节日我做主-每日信息
- 设计师卡尔·拉格斐同名酒店将于6月在澳门开业
- 全球视讯!严阵以待!泰山队今日启程前往梅州
- 当前热点-苹果将停止提供第一代iPad Air和Thunderbolt Display的维修服务
- BLG零封R7拿下MSI开门红,Bin表现被质疑,求求之后别拿鳄鱼了
- 世界观热点:2023年成人高考好久可以查询录取?
- 美驻华大使表达“希望与中方对话” 基本信息讲解
- 邮政银行推荐的富德生命人寿保险可靠吗?有风险吗?
- 每日速递: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海域发生5.8级地震
- 【环球新视野】福建:文旅经济回暖带动“小店”增收
- 全球头条:商务部:“五一”假期市场活力迸发 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57.9%
- 前沿热点:俄媒:莫斯科市中心上空再现无人机 基本情况讲解
- 4天成交超千辆汽车 2023湖南汽车巡展株洲站圆满收官 全球球精选